- 发布日期:2024-11-18 19:09 点击次数:79
外行眼中草书的形态狂肆,线条犹如一团麻线,似乎不受控制,可以随便乱写一气,若有这种想法,那可就是“大错特错”,草书看似洒脱飞动,实则具有固定的模式和写法。
后世把草书的执笔技巧,以及章法和结体排布规律等,统称为“草法”,预想掌握草书,必要精通“草法”,我们就拿“草圣”怀素举例,他常在醉酒后创作,字迹奔肆飞动,好似江河决堤一般,极具磅礴气象。
虽然外形张狂,但是分析细节,无一笔虚浮、松懈,字字沉着精到,怀素醉酒之后,还具有如此深厚的控笔功力,足以见“草法”理解之深,为了传承这种技艺,怀素晚年多次书写《小草千字文》。
目前仅有2幅传世,一幅是纸本,另一幅绢本,我们首先看纸本,据专家考证,纸本的成书时间更晚,因字迹精妙、标准,具有“千金帖”之称,古代不慎失传,千年间毫无音讯。
直到近代广东一位收藏家黄锦祥,发现此帖真迹,使其重现人间,由于纸张不易保存,真迹仅剩530字,融合隶书笔意,以中锋运笔,笔锋蓄力饱满,弹性十足,线条饱含张力和生机。
即便墨色时而枯涩,也毫无松散之病,反而平添古朴气韵,当年黄锦祥寻到真迹后,仔细观摩许久,并感慨曰:“怀素小草笔法卓绝,尽得晋唐神韵,骨力通达,富有二王神采,是艺术史上永恒的经典”,亦是“最标准”的草书。
另一幅绢本,现藏台北故宫,字迹保存精善,水平丝毫不输纸本,点画舒和婉转、遒劲有力,没有早期的狂怪之风,十分娴静温雅,给人回味无穷的感觉。
而且卷尾题有“贞元十五年六月十七日于零陵书,时六十有三”的楷字,这也是怀素极为罕见的楷书真迹,对于我们了解怀素“草法”技巧,有所帮助。
若是掌握《小草千字文》,古人“草法”基本算是悟透,行笔不再轻浮,或者单调、枯燥,掌握传统的“不激不励,风规自远”之风,质感和艺术格调更加丰富,经得住品析,日后临摹狂草,也能从容自若。